首页 残霞文集 下章
3.15维权陷阱
 一年一度的3。15又一次席卷了国人的眼球,对‮国中‬来说,似乎每年的3。15都会吵得火热。从‮府政‬到市民,从‮生学‬到工人,有几人在这一天不都成了权益专家呢?但我们知道,这是一个‮际国‬的权益⽇,但是如果随便找个外国人来问3。15是什么的话,可能得到的答案是“我不清楚”是国外都不看重这个消费者权益吗?当然不是了,据调查了解,国外只是不像‮国中‬一样只有“这一天”吵的沸沸扬扬的,而是将消费者的权益时时刻刻的应用到每一天中去。他们把一种权力贯彻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而不像‮国中‬,非得在这一天大肆渲染,好像只有这样了,我们的权益才会得到保护,我们的权益意识才堪称上了一级台阶。

 但事实上是这样吗?我们都知道,‮国中‬消费者协会的宗旨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导广大消费者合理、科学消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但实际上,我们的消费者权益还没有做到完全的让人放心。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其实只是一个宣传⽇,来宣传‮国中‬的消费者权益有多大的。但是实际的意义就好比是一年检查一次市场一样。各种买卖的奷商到了这天就像是“老鼠见到了猫”而猫离开后,老鼠又开始猖狂了。

 看似3.15是沸沸扬扬,其实繁华的表象下面,往往隐蔵了汹涌的暗流,我们要真正的提⾼‮国中‬消费者的权益,决不因仅仅局限于一个“3。15晚会”一句不切实际的口号,走一场“3。15秀”我们应该切实的从本上提⾼我们的权益意识。就像外国人一样,把权益意识融⼊生活中去,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

 那应该怎样来切实维护我们的权益呢?为什么‮国中‬人只有到了3。15这一天才想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呢?我觉得这里面有更深层的民族文化心理,其实任何一种现象后面都隐蔵着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记得柏杨老先生在《丑陋的‮国中‬人》一文中曾痛心疾首的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他认为‮国中‬人的文化是“酱缸文化”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流下去,但因为时间久了,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像死鱼、死猫、死耗子,开始沉淀,使这个⽔不能流动,变成一潭死⽔,就变成了一个“酱缸”正因为有这种“酱缸”‮国中‬人有太多的规矩,太多的历史沉疴,影响着五千年历史下的‮国中‬人的思维习惯。曾经因为规矩太多,有些话就不能说,有些事就不得不做,有些人的面子就不得不给。因此,‮国中‬人习惯了差不多和马马虎虎,而且对认真的人,最初是惊讶,然后是嗤之以鼻,再然后说他是神经病,最后则索恨他⼊骨,一口咬定他“小题大做”、“百般挑剔”、“惹事生非”所以直到今天,我们合当站出来理直气壮的维护我们权益的时候,却很少有人愿意出来较这个真,尤其是一些小事,大家宁愿忍气呑声,而不愿去张扬一下个与权益。

 儒家思想教会了我们“穷则独善其⾝,达则兼济天下”教会了我们向內看,遇到了不顺的事,就回到圣人的世界中,昑咏诗书。因此,如果不小心上当受骗了,也大可摆出一副満不在乎、宽容的姿态,赢得宽宏大量的美名。若有人真的要伸张正义、维护权益时,绝对有人说“算了,朋友!小事一桩,退一步海阔天空”看‮华中‬民族,多么宽容的一个民族啊!再说了,不看僧面看佛面,大庭广众之下,又岂能让人难堪呢?于面子上多少有点过意不去啊!易中天就曾在《闲话‮国中‬人》中调侃的说,一句“对不起”就说明你我两人的面子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你的面子大,我连对都对不起,看都不敢看。有道是,⾝份地位决定了众人对你的态度。既然对不起,⾝份自然就⾼起来了,给⾜了面子,又怎好再计较呢?“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再多大的事也应该化小、化了了。‮国中‬人讲究家、国,却独独没有自我,在这样一个自我缺失的社会,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的权利和利益,抛弃一部分,聪明的‮国中‬人又怎敢谈权益呢?

 说这么多,本人并非在诽薄我们的‮府政‬对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决心,我只是在质疑“好钢当用在刀刃上”我们应该怎样从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当看着一群无辜的生命,只因商家的道德沦丧,全不顾人的去贩卖假粉,而备受摧残时,我的心在滴⾎。在法律⽇趋完善的今天“人”居然渺小到如此,为了利益,有人居然做出如此之事。语言是苍⽩的,面对这种情况,我连指责的词语都不能找到。残酷的事实在警醒着我们。世当用重典,打假必出重拳。对假冒伪劣产品,我们不能再置之度外,冷眼相看了,我们不但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而且本的是要提⾼整个国民的权益意识。只有擦亮了群众的眼睛,违法者才会心惊⾁跳的不敢再去以⾝试法。

 3。15已经离我们远去,当喧嚣过后,我们应该继续拿起法律武器去维护我们应得的利益。我们在“酱缸”中已经太久了,新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舍此而去了“酱缸”若不打碎,我们还谈何人的尊严和荣耀,民族的伟大昌盛?希望有一天3。15不在!  M.UmiXs.Cc
上章 残霞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