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程万军文文集 下章
中国象棋所呈现的宫廷文化令人绝望
 在‮国中‬,最有群众基础的体育项目恐怕不是国球乒乓,而是‮国中‬象棋。可以说,上到‮际国‬象棋的棋后(谢军就是从‮国中‬象棋改学‮际国‬象棋),下到修自行车的摊主,都可能是‮国中‬象棋的⾼手。

 作为一项益智的脑力游戏,‮国中‬象棋所体现的智慧并不亚于‮际国‬象棋,但是就‮国中‬象棋的游戏规则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来看,则是令人绝望的最没有活力的文化价值观。

 悉棋类的朋友都知道,‮国中‬象棋与‮际国‬象棋的游戏规则最大差异,就在于兵卒与士相的变化上。‮国中‬象棋的“兵卒”与‮际国‬象棋的“兵”称呼相当,‮际国‬象棋也有“象(相)”但无“士”‮国中‬象棋中的“士”的地位被‮际国‬象棋的“后”取代。

 ‮国中‬象棋的兵卒不能后退,也不能晋级,它们的命运是注定的——一去不回头。只配当个牺牲品!而‮际国‬象棋的“兵”一旦冲锋陷阵可了不得,但凡攻到敌人的纵深之地,就可以变成“后”威力无比,为‮际国‬象棋中威力最大的子“王、象(相)”都望尘莫及。

 在‮国中‬象棋里,兵卒虽然前进,但看不到自己成王拜相的任何希望;在‮际国‬象棋中,兵只要建功立业,就一样可位列三公。真可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令人叹息的,不止‮国中‬象棋的小兵,还有无能地窝在家里的“士象(相)”‮际国‬象棋里的“象”与“后”所向披靡,可冲⼊敌阵连飞带杀,可是‮国中‬象棋的“士象(相)”却不能“过河”一个比一个窝囊。‮国中‬象棋的“象(相)”只能在自己一方打几个“田字格”而“士”的活动圈子就更小了,只好在“将帅”⾝边上窜下跳。

 最为致命的还有两点:‮国中‬象棋的“马”最怕憋马腿,而‮际国‬象棋没有这一说。可见“千里马”在两张棋盘的发挥何其有限与无限!

 ‮国中‬象棋的“将帅”比照‮际国‬象棋里的“王”更是废物一个。‮际国‬象棋的王很有攻击力,横、直、斜都可以走,而‮国中‬象棋的“将帅”只能在小小“紫噤城”里转悠,而且一旦被登上“城楼”就快完活儿。

 “小兵晋升,王、后冲锋”的‮际国‬象棋体现的是一种充満活力和竞争力的“平民文化”它让各路棋子看到希望、提供了机会平等——海阔凭鱼跃、天⾼任鸟飞!

 地位生来低微者即使努力也断无出头之⽇,地位越⾼越没本事——这却是‮国中‬象棋为我们呈现的‮国中‬两千年封建社会“宮廷文化”的缩影。在这种“宮廷文化”的价值观中,⾎统比“真本事”金贵,世袭不容‮生新‬力量打破。

 但是,也正是这种“宮廷文化”造就了“棋盘”的衰败,在世界大棋盘上,故步自封的“宮廷文化”早已不是海阔天空的“平民文化”的对手!——1840年的鸦片战争就是这两种“棋类”文化碰撞后的一个明证,一个只此一种的结果…  M.UmIXs.Cc
上章 程万军文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