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贾宝玉,谁来爱黛玉?
除了贾宝⽟,谁来爱黛⽟? 上完了一学期的课,一直对老师的一堂课上的一个答案有异议。而且还是在《林黛⽟进贾府》一课的主线索上,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提出来,跟大家分享。
老师当时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是,从贾林两人的

格角度分析,他们的爱情有可能成功吗?老师给出的答案是不可能,老师的答案是贾宝⽟的

格是桀骜不驯的,因此他对人的关心也不会太真。而林黛⽟又是小心眼,爱耍小

子,时常生气。直⽩的说法就是,他俩是针尖对上麦芒的境况,怎么可能成功?我觉得这个答案实在是差強人意,与小说的主旨相差甚远。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第一个问题,那就是爱情成功的条件有那些方面?主要来说,是內在条件和外在条件。內在条件就是这两个人之间的

格、心思、趣兴以及对一些主要事情的看法上,是否能够一致,合不合得来,这是一个主要问题。在內在条件具备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讲一讲外在条件。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外在条件是內在条件的一种附属,这种附属是否值得就必须见人见智了。社会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当时社会的观念都是外在条件。真正的爱情,或者说,单纯的爱情只要具备內在条件就行了。然而,人终究是世俗而功利的,这时候外在条件就成了人们必须考虑的范围了。
老师给的问题,很显然是说从內在条件的层面来分析的。但是问题就出在,我认为老师的分析出错了,特别是在对贾宝⽟的

格分析上。
贾宝⽟的人物

格是有其复杂

的。对女孩子和对待封建社会的旧礼教上和旧制度是完全不同的态度。在女孩子眼中,宝⽟是多情的。在《红楼梦》中,作者花了相当大的笔墨来体现宝⽟的多情。在这里,我就举几个有代表

的例子。在《红楼梦》中卷十九《情切切良宵解语意绵绵静⽇⽟生香》一回中“宝⽟见一个人都没有,因想:‘素⽇这里有个小书房內挂着一轴美人卷,极画的得神。今⽇这般热闹,想那美人也是寂寞的,须得我去望慰他一回。’”从这宝⽟的想法中,便可看出他的痴情、多情,竟然认为画中的美人也是寂寞的,需要望慰。另外,宝⽟为晴雯写的《芙蓉诔》一文亦是其情痴的体现。小丫头本是为了安慰宝⽟而编出晴雯当上花神一事,但宝⽟却信以为真,而且甚是用心。不但写了《芙蓉女儿诔》,而且还备了晴雯素喜的吃食,由此可见宝⽟对晴雯的感情之深。除此之外,宝⽟为藕官解围,在“凤姐泼醋”后,替平儿尽心等都是宝⽟多情的体现。
在女孩们中间是痴情的宝⽟,对待风建社会的旧礼教和旧制度是截然相反的态度。他具有反叛的精神,不愿按贵族家庭为他安排的道路循规蹈矩地生活,鄙弃功名利禄及其相关的世俗观念。他认为“女儿是⽔做的骨⾁,我见了女儿便清慡;我见了男儿便觉得浊臭

人。”在《林黛⽟进贾府》这一课,能初步体现其反抗精神的便是这么一句话:“出了《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是我杜撰的不成。”因此宝⽟在面对不同的事情会有不同的态度,有其

格的复杂

。
我以上的分析恰恰与老师的“贾宝⽟的

格是桀骜不驯的,因此他对人的关心也不会太真。而林黛⽟又是小心眼,爱耍小

子,时常生气。”这话起了冲突。既然宝⽟是痴情又多情,怎么会对别人的关心不会太真?!更何况,宝⽟的桀骜不逊是针对封建社会里的传统礼教和制度,与他的对待姐妹们尤其是林黛⽟的态度有什么关系?!
对宝⽟

格分析会直接影响到宝黛的二人的判断结果。对于宝黛爱情內部条件不会成功这一观点持反对意见的我,之所以会那么肯定老师的答案是错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宝黛爱情的悲剧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给人看,喜剧是将那些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既然宝黛爱情连內部条件都无法成功,那么便是无意义无价值的,又何来的悲剧

?又何来的几百年来人们的叹息?曹雪芹的用意显然不是写一个没有意义的爱情故事吧!我们都很清楚,宝⽟和黛⽟的爱情就內部条件来讲是可以成功的。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揭露当时社会的罪恶。但是,由于黛⽟不符合贾⺟、王夫人等封建礼教的守卫者等人的看法,所以宝黛的爱情的失败是由于外部条件。是贾⺟等人对黛⽟和宝⽟的爱情的误解造成的,如果他们对宝黛的爱情有真正的了解,就知道宝⽟和黛⽟如果结婚的话,那么再严重点就是吵吵架,闹闹别扭,这很正常。相反,宝⽟如果和一向知书达理的宝钗结婚,面对的将是一辈子的囚噤,灵魂的囚噤。在爱情里,好脾气是没有用的,有感觉就是有感觉,没感觉就是没感觉。
的确,林黛⽟是小心眼,多疑、敏感的人。一次,薛姨妈让周瑞家的帮忙把宮里带来的花送给姐妹们,大家都纷纷道谢,唯有黛⽟说:“我也知道,不是别人挑剩下的就不会送给我了。”这种

格的形成是主客观原因的

汇的结果。一方面,这是黛⽟的天

,她本是“世外仙姝寂寞林”;另外一方面,她寄人篱下、失去双亲的境况又给她的

格带来了发展的途径。
而宝⽟在姐妹中

情极好,细微体贴,善说甜言藌语,一点脾气都没有。这种

格给了贾黛二人爱情发展的空间。尽管在小说中我们数次见到宝黛二人的争吵,但是这种争吵却让他们的感情加深了,明确了。正是这样,他们的感情就越加区别于别人。
对两人的

格深一层挖掘,就会发现他们

情相同的原因。两人都具有相当程度的反叛精神,尽管程度的深浅不同,

质却是一样的。与薛宝钗不同的是,林黛⽟从未劝宝⽟去读书以此来考取功名,这便是他们心灵犀犀相通的地方。
除了贾宝⽟,谁会来爱黛⽟?曾经在别的文章看过这样的一段话:
“最初走⼊红楼,总是厌恶贾宝⽟没有丝毫男子气概,

惑可怜的林妹妹一世真情。其实点数红楼里那些男子,就会发现,除了宝⽟,还有谁能走进黛⽟的梦里。
宝⽟,这举世可谈的唯一的人,只有宝⽟,赞同她的清⾼,慧许她的目下无尘。
大观园里人们爱黛⽟。
老太太爱黛⽟,因为黛⽟是她最痛的女儿的孤雏。
太太们爱黛⽟,因为老太太宠爱黛⽟甚至宠过他们。
而宝⽟爱黛⽟,是因为黛⽟是黛⽟。”
因为黛⽟是黛⽟!
三生石上,一段姻缘早已注定…
M.uMI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