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幸福的喀什噶尔
拥有2100多年历史的喀什噶尔,曾经驼铃悠扬的丝路辉煌一度烟消云散,一去不复返。随着家国西部大开发特别是央中
疆新工作座谈会吹响援疆号角,使喀什这块博大而宁静的土地再次点燃了闪亮的光华。
喀什是疆新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享有“不到喀什不算到疆新”的美誉。喀什具有许多地方无法比拟的沙漠、戈壁、绿洲、雪山、森林、草场、峡⾕、河流和世界⾼峰、⾼原、湖泊、丰富矿蔵和口岸于一域的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还弥散着融中西方历史文化的民族风情、文化艺术、建筑风格,保留了原生态的文物古迹,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古老的人文景观

相辉映。
虽然丝绸之路在几百年前就没有通商了,但喀什中亚名城的地位没有改变。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世世代代的喀什人生生息息固守着这块热土,生活着创造着一个个幸福,但荒凉和贫脊并没有改变喀什的命运。改⾰开放以来,內地尤其是沿海地区经济快速跨越发展的浪嘲一浪⾼过一浪,民人生活得到显著改善。而有着相对自然、地缘优势的喀什,改⾰焕发了生机,人们实实在在得到了普惠,但其思想观念、思维定式始终没有冲破老框框,生产方式耝放经营,发展还很滞后“小富即安”的思想左右着许多人的头脑,改⾰发展的步子迈得不大,力度也不很強,同內地的发展差距越拉越大。这种状况若是尽快得不到改善,同步与国全实现小康目标就是一句空话。
“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它不在枊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它在辛勤地工作中,它在晶莹的汗⽔里…”这首耳

会唱的歌,道出了在劳动中有快乐,在付出中有幸福;幸福不仅是得到,更是一种真诚的付出。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喀什噶尔,一直是疆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也是国全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家国非常重视喀什的建设,投⼊巨资建设了下坂地⽔利枢纽工程建设项目,建设了喀和铁路、喀什到叶城的⾼等级公路,完成喀什际国机场扩建并开通內地省市直航,改善了

通条件和出行方便。家国、自治区利用五年时间投资30亿元实施对喀什市老城区改造,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度赞扬和各族民人群众的热烈


。加快民生工程,使全地区5万户农民搬进了⽔电暖齐全且能洗上热⽔澡的抗震安居房,城市保障

住房和棚户区改造,解决了城市居民的住房困难。各项惠农直补、教育“两免一补”、低保“提标扩面”扩大社会险保覆盖面,保障了各族群众的基本生活。为打造生态、绿⾊、宜居城市目标,喀什市按照“拉大城市框架、构筑城市风骨、培育城市灵气、打造城市灵魂、建设最佳宜居城市”的总体思路,三年来先后启动了“畅通工程、通透工程、亮化工程、净化工程”全面实施了城市道路改扩建、地下通道建设、人行横道改造、绿化带景观改造、公园通透、绿化、亮化、休闲景区(广场)建设、吐曼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展了市容市貌、环境卫生、

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突出了城市“平、亮、绿、美、净、齐”的特点,城市的品味显着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开展“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加強思想道德和民族团结教育,使人人讲文明、人人讲团结的风气蔚然。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得到充分体现,喀什各族民人的的确确享受到了改⾰开放带来的实惠,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生活的很幸福很

乐,憧憬着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喀什的两项重大历史任务,家国批准喀什为特殊经济开发区,确定经济实力最強的海上、广东、山东、深圳对口援助喀什12个县市,这不单单是一般意义的派些人、给点钱、建几所学校、医院的援疆,而是向央中立下“军令状”的人才、资金、项目、科技、教育全方位的援疆,其声势、规模前所未有。作为喀什人,我们在接受援助、享受幸福的同时,没有理由躺在家国和援助省市的⾝上,袖手旁观,坐享其成,要学会感恩,学会创造,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岗位,多做贡献。
幸福就像花朵,需要真诚付出和浇灌,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付出一份热情和⼲劲,幸福的花儿定在喀什噶尔处处开遍“西部名珠”的美名定会放

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m.uMi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