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之旅
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

惑;不是

惑于美丽,就是

惑于传说。了解湘西的这个古镇纯属偶然,他人的三言两语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形成了一个梦想,

发了访梦的望渴。
七月的⾼温居⾼不下,在炎热的天气里我们扑向了凤凰。我们一行七人踏上开往襄樊的1474次列车,有些奋兴,也有些期待。
次⽇早上九点多抵达吉首,一翻讨价还价之后坐上出租车直奔凤凰。山路曲折回肠,绿⾊

眼,兜兜转转一个小时左右终于到了美丽古老的湘西凤凰。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这似乎给了我一个感受凤凰的别具韵味的视角。旅途的劳累困乏被冲洗走了,眼前一亮。事先预定好的兰庭居客栈的主人江先生撑着伞在

接我们这些远方到来的客人,他的热情好客使我更增添了一份对古城的喜爱。雨势越来越大,行走起来甚是不便,客栈还有一段路程,江先生建议我们坐人力⻩包车进去。坐在面包车上,看着在雨中奔跑拉车的车夫,我的思绪飘到了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心中不是滋味。客栈是一座三层阁楼,全是木头结构,房子两头是用砖瓦建成的翘首防火墙。江先生安排我们住在三楼,房间简洁⼲净,给人温馨的感觉,走出房门站在走廊上可以眺望沱江,远处的山峦萦绕着一层瘴气薄雾。放下行李稍做休息清洗,凤凰的⽔出奇的冰冷,刺骨的冻。简单梳洗完毕后,队长武武带着我们外出觅食慰籍打鼓的肚子。
凤凰是一个容易怀旧的小城,千年的青石板路历经雨⽔的清洗,除去的是班驳的灰垢,沉淀下厚厚的风情画韵。雨天的凤凰是宁静的,我们撑伞缓步行走,

漉漉的石板路面映

出一种陈旧的年代气息。沱江边上有一排排饭馆,我们信步走进一间吊脚楼,临江坐下。点菜这项劳脑费心活

给武武和辉姐商议决定,我们在一旁悠悠品味着沱江两岸的景⾊,观看着形形⾊⾊泛舟游沱江的游人,潺潺的⽔声是最好的伴奏。欣赏风景的同时,我们还不忘调侃起一⾝另类“夏威夷”装簇的新新,他的蓝底花

子成了热门话题。宇宇的玫红衬⾐成了新新的

子的绝配点缀,武武举起相机快速按下快门,特此留念新新的花

。嬉笑玩闹间头盆菜⾎粑鸭上来了,一大盘的鸭⾁、⾎粑、花椒、青椒、大红椒混杂一起,香味扑鼻卖相可佳。⾎粑吃起来粘粘的,口感香浓而不腻。据说⾎粑是用鸭⾎浸泡凝固上锅蒸

再煎煮而成。紧接着⼲炒酸⾁,罐罐菌炒⾁,米⾖腐,野菜鸭脚板等陆续上桌。満桌的菜⾊都离不开一个辣字,见证了俗话:湖北是不怕辣,湖南是辣不怕,四川是怕不辣。生活在南方的我们对这油辣还是不太适应,新新更是満腹牢

,不断批评点菜不适。鉴与午餐的教训,在别家饭店的晚饭由着新新点菜,他还特意

代不要辣。桌上的苗族酸菜鱼,泥鳅⾖腐汤,南瓜花,野蕨菜,薰肠炒四季⾖几乎被大家一扫而光。吃

喝⾜的新新开始得意洋洋地自夸起自己,议抗声纵然响起,一场乐娱版口角之争又开幕了…凤凰⽩凉粉是此次凤凰行最深得我爱的风味小食,晶莹透亮的⽩凉粉加⼊红糖糖⽔,洒⼊些许芝⿇、⾚沙糖和醋拌匀即可食用。味道清慡,酸酸甜甜很是开胃。
古城皆是长长的小巷,游走在城中小巷,感受当地淳朴的民风民俗。此时此刻,都市里的落寞浮躁被冲刷得一⼲二净,有一种脫尘的感觉。从北门城楼一直通向县城中心的“从文广场”一路汇集特⾊商品店铺,,各种蜡染制品、手工刺绣、苗家银饰、工艺制品、土特产等等琳琅満目,一片繁荣的景象…凤凰古朴的民风存留依旧,但商业的发展已经在⽇益侵袭威胁着这个美丽

人的古镇的传统。小街上姜糖飘香,随处可见街头巷口的姜糖作坊里,飘

着香甜中夹带着微焦较辛辣的味道直刺喉咙,泛⻩亮银的大块糖浆在师傅手中不停折回拉长缩短。当我和红姐沉

于一间间工艺小店之际,走在前面的钻钻已不知从哪个酒坊出来,将一大瓶糯米酒反挎在肩上。古街上随处可见稚气未脫的卖花环的小女孩,她们也籍这种方式凸显为凤凰古城的一部分。
潺潺东流的沱江绕城而过,静静地把凤凰两岸的民居分开。又有一座廊桥——虹桥,将他们联系起来。虹桥是以旧桥墩为基础,上面重建了一个廊桥商场,中间可以走行人,两旁是经营旅游品的商店。沱江⽔从虹桥的三个半圆的桥墩下流过。虹桥下面的小渡口边,坐着一群群写生的生学。这个古老的小镇以其特立独行的湘西风貌,昅引着许许多多的艺术人来此找寻灵感,涂抹古迹。人们的怀旧情绪始终在蔓延,试图走进一段段年代久远的历史。沱江的吊脚楼细脚伶仃地伫立在江边,托起一段段沉沉的历史。吊脚楼向外半悬的部分是为了扩大使用空间,是

台或居室的一半,下面用木柱架空,木柱底部深扎到江⽔里。远古时代的人们的慎密心思和智慧在这遗留下的吊脚楼里展露无疑。
东门城楼连通东正街,沈从文故居就在东正街的一条石板支巷深处。颇像京北的四合院,整个故居是砖木结构,青瓦⽩墙。沈从文先生的充満神奇⾊彩的儿童时代是在故居里度过的。或许因为已过了参观时间,故居的门紧闭,我们无缘进⼊先生的故居一睹便匆匆离去。
千山万⽔易去,故乡故土难离。当年沈从文先生含热泪离开凤凰这片天空去万里之外遥讨生活,籍着思念,先生逝世后回到了梦中眷挂的故土。先生的墓地在听涛山上,墓碑是一块云菇状的浑然一体的五彩石,上面刻着先生自己的话: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据说先生的骨灰一半撒⼊沱江,一半葬在这山上。在故乡的山⽔之中,先生飘泊的灵魂或许能得到一个自在的空间做他一辈子也未尽的梦…墓碑上面搁置着许多前来拜访的人放以寄托哀思的野花菊。离墓碑不远的树荫下,有⻩永⽟夫妇所立的五尺碑,上面镌刻着⻩永⽟刚健的手书:“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凤凰有着无数游人,大家慕名而来之,悠然而居之,欣然而醉之,悄然而去之。我们寻梦而来,踏梦归去…
M.UmIxs.Cc